
精神人文主义是扎根于文化中国的根源意识的,是儒家传统的“吾心即宇宙”现代诠释,是孟子浩然之气的当下实践,是孟王之学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孟王之学就是孟子、王阳明...[阅读全文]
2022年6月7日,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精神人文讲堂·云讲堂”第三十讲在线上举行, 题为“文化差异、现代性与第三轴心时代的展望——‘和而不同’发微”。本次讲座由德国图...[阅读全文]
杜先生给我启发最大的领域是他的文化中国的论域。文化中国这样一个概念框架的提出,其实无论对我们理解伦理道德生活,还是现在理解共同体这样一个概念和共同体可能性...[阅读全文]
2014年5月19日,为庆祝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九十周岁生日,罗斯柴尔德基金会(Rothschild Foundation)主席雅各布·罗斯柴尔德(Jacob Rothschild)邀请杜维明在...[阅读全文]
杜先生在九十年代提出了启蒙反思、超越启蒙心态的论题, 这显然与他对现实的关切息息相关。我们是启蒙运动造就的现代人,我们认同自由、平等、人权、个人尊严等启蒙价值...[阅读全文]
2018年8 月,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主题是杜先生提出的,“学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 我有幸见证了盛会,聆听了杜先生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学做人”是...[阅读全文]
2022年5月24日,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精神人文主义·云讲堂”第二十九讲在线上举行, 题为“中国历史上的‘学道人’群体及其思想史上的意义”。本次讲座由美国亚利桑那...[阅读全文]
本文原载于德国图宾根大学中国中心通讯《中国论坛》(China Forum Letters)2022年第1期,当期内容详细介绍杜维明先生的精神人文主义思想。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微信...[阅读全文]
2022年5月20日,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未来记忆”国际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第22讲在线上举行,题目为“理解道德规范性:实在论、准实在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本次讲座由中山...[阅读全文]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京ICP备案125323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 技术支持:i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