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成果 > 发表文章
发表文章
  • 《从书院治经到学堂读经——孙雄与近代中国学术...

    作者:陆胤

    刊物:《学术月刊》2017年第2期

    摘要:作为中国固有四部学术之首,经学在近代教育体制确立与教学场合更替的过程中,面临着难以找到学科对应物、欠缺课堂教学可操作性等诸多困境。清末民初穿梭于新旧学界的孙雄(1866—1935)早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在黄以周等经师引导下治经,逐步理解"郑学"群经训、义体系的脉络。其后上书张之洞...

    时间:2017-02-01

  • 《从汉语史思考何为“中国”》

    作者:陆胤

    刊物:《澎湃 私家历史》

    摘要:不同的语言发展类型,更涉及到背后的一整套关于文明起源和国族起源的思想史预设:“农耕民型语言与畜牧民型语言不同,它需要首先假设本来就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语言。

    时间:2017-01-06

  • 《论古礼仪式本身作为先秦儒家道德的一种形态...

    作者:刘九勇,江荣海

    刊物:《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1月

    摘要:传统的儒学研究认为先秦儒家为传统的礼仪形式注入了新的抽象伦理,“礼”的意义就在于其所依附的抽象德目。这种观点没有揭示先秦儒家道德结构的全部。实际上,儒家所坚持的三代古礼或周礼的固定内容在逻辑上并不能和儒家的抽象伦理或德目完全契合,这意味着儒家礼仪形式本身就具有某种独立...

    时间:2017-01-01

  • 《基于〈正蒙•神化篇〉的文本对张载“神”“化”含...

    作者:王淼

    刊物:《文存阅刊》2017年01期

    摘要:'神'与'化'是张载哲学中一对核心但是抽象的概念,张载对它们最集中最充分的论述是在《正蒙·神化篇》.从《正蒙》一书的分篇看,《神化篇》处于过渡天道(包括《太和篇》《参两篇》《天道篇》)和人道(包括《诚明篇》《大心篇》等)的中心位置,所以'神''化'这对概念既有本体的价值,亦有工夫论的意义.基于此...

    时间:2017-01-01

  • 《从“文化中国”到“精神性人文主义”——体知“精...

    作者:邱楚媛

    刊物:《中国文化论衡》2017年01期

    摘要:杜维明先生的思想植根于儒家人文精神,以思孟心学为根源,提出了以自我主体性为中心的新人文主义,试图反思并转化近代以来在启蒙心态影响下所塑造的社会价值形态。这一宏阔的思想体系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全面展开,重要论域分别提出于不同历史时期,主要体现为"启蒙反思""文化中国""文明对...

    时间:2017-01-01

  • 《“换头术”的迷思——儒家生命伦理学的视角》

    作者:邱楚媛

    刊物:《中外医学哲学》Vol.15,No.1 2017

    摘要:异体头身重建手术已被提上临床医学议程,引起了伦理学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从儒家生命伦理的角度探讨“换头术”,能够避免陷入西方传统对弗兰肯斯坦式“造人”的本能厌恶,也能够提供不同于技术理性和个人主义的儒家视角。在“生生原则”的导引下,以对人类生命的尊重为第一原则,将身心看作交互...

    时间:2017-01-01

  • 《从“文化中国”到“精神性人文主义”——体知“精...

    作者:邱楚媛

    刊物:《中国文化论衡》2017年01期

    摘要:杜维明先生的思想植根于儒家人文精神,以思孟心学为根源,提出了以自我主体性为中心的新人文主义,试图反思并转化近代以来在启蒙心态影响下所塑造的社会价值形态。这一宏阔的思想体系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全面展开,重要论域分别提出于不同历史时期,主要体现为"启蒙反思""文化中国""文明对...

    时间:2017-01-01

  • 《仁者无敌:人我关系的诗性构成——“敌我关系”...

    作者:王堃

    刊物:《历史法学》2017年

    摘要:<正>如同施米特所说,政治学说需要以其人类学依据来检验,因而一切的"敌友关系"问题都回到人性的善恶上。以孔子儒家的"一以贯之"之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既是伦理和政治问题,同时也有形而上的人性论作为基础。对这个形而上学基础,历来有两种理解。其一是比照西方近来兴起的德性观念,将儒家...

    时间:2017-01-01

  • 《从生活儒学到儒家商业伦理的诗性构建》

    作者:王堃

    刊物:《当代儒学》2017年01期

    摘要:<正>黄玉顺教授的"生活儒学",已经在政治哲学领域分化出了"中国正义论";我认为,在伦理领域尤其是商业社会背景下的伦理道德重构中,"生活儒学"也应当有相应的延伸。"诗性伦理"就是这样的一个探索。从"生活儒学"到"诗性伦理"的拓展,是在商业社会的背景下对道德失范的一个应对,尤其在商人...

    时间:2017-01-01

  • 《儒学的精神性人文主义模式:如在主义》

    作者:倪培民

    刊物:《南国学术》2016年第3期

    摘要:关于儒家学说的精神性之本质,至今众说纷纭而无定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无法简单地纳入人们所熟悉的当代宗教研究的概念框架。它既非有神论,亦非无神论,更非怀疑论或者不可知论。事实上,中国的精神性传统在孔子那里发生了一个微妙却又重要的转折,这可以从《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

    时间:2016-11-05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京ICP备案125323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    技术支持:i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