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信息 > 通知公告
6月7日:讲座预告 - 施寒微:文化差异、现代性与第三轴心时代的展望
发布日期:2022-06-01

内容提要



在 "文化差异和现代性 "这一主题之下,施寒微教授将首先辨析“轴心时代”(Axial Age) 概念的有效性。这一概念创造之初仅指公元前500年前后,涌现了诸如释伽牟尼(Buddha)、孔子和苏格拉底(Socrates)等先贤的时代。此后,德国历史学家莱茵哈德·科塞勒克 (Reinhart Koselleck) 提出了第二轴心时代(a second Axial Age),即“物质轴心时代”(material Axial Age,德: sattelzeit; 英: saddletime)。这一时代以结合特定燃料的新技术为特征,人类社会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财富积累和预期寿命等方面出现空前进步。然而,它也导致人类历史上出现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不平等。此外,最终明显可见,物质繁荣的代价是侵蚀自然基质,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环境”(environment)。马克思·韦伯 (Max Weber)在《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Economic Ethics of the World Religions)提出“中间考察” (德: Zwischenbetrachtung; 英Intermediate reflection),受此启发,施寒微教授提出“第三轴心时代”(a third Axial Age)的构想并将其定义为“精神轴心时代”(mental Axial Age),解决时下的迫切需求,即人类若能在第二轴心时代超凡生产力的代价中生存下来,则必须唤醒第一轴心时代培养出的道德和智慧情感。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反思包括欧洲、中国等地不同的文化遗产。基于此,“精英 (elite) ”的概念得以凸显,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乃至所有丰富多彩的华夏传统思想与生活经验。施寒微教授将在讲座中以苏东坡等典范人物为例,关注传统中国精英阶层中的复杂道德话语 (moral discourse)。施寒微教授深信,中国思想传统定将助力建构与激活第三轴心时代。

讲座安排



【讲座时间】

北京时间2022年6月7日

16:00-18:00


【讲座平台】

ZOOM ID: 971 781 5568

密码:220607


【讲座语言】

英文(提供同声翻译)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分享: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京ICP备案125323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    技术支持:i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