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主办,聚焦“中欧哲学中的真理与秩序”主题。该院由杜维明先生创设,致力于推动“精神人文主义”的学术实践,强调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与跨文明对话的可能性。
(图源讲座)
Hans-Georg Moeller
澳门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
(长期从事道家哲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系统理论研究,代表作包括《游心之路》《道德愚人》Luhmann Explained等。Moeller教授强调“比较哲学”的批判继承,致力于构建一种非本质主义的跨文化哲学话语。)
嘉宾与主持人对话
王建宝 博士
指出儒家“存有的连续性”(Continuity of Being)理念,体现“存在”与“生成”的统一,展示出中国哲学对世界动态秩序的独特理解。
强调孟子道德观的灵活性(言不必行,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并与康德严格的道德律令作对比,突出了儒家伦理的实践智慧。
提出儒家的“圣之时也”理念,强调伦理秩序需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真诚与正当。
Hans-Georg Moeller教授
回应强调,中国哲学中的“知”更应被理解为“掌握”或“操持能力”,与西方追求的对真理的静态把握截然不同。这种“掌握”反映了秩序与内在工夫的统一,更贴合中国哲学的存有论。
进一步指出,西方哲学受基督教影响,强调一种具体化的绝对真理;而中国哲学则倾向于实践性的秩序维护与调节,而非对真理的绝对性追求。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京ICP备案125323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 技术支持:i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