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其后是总结性评述与附录。第一部分介绍17世纪中国佛教的背景。第一章,笔者将追溯几个在晚明时期恢复佛教义学以及受戒仪轨的佛教教团的发展。笔者将论证在佛教复兴的早期阶段,佛教教团遵循一种强烈参究“话头”、持诵净土咒语以及教义研读的“融合路径”(syncretic path)。激烈的棒喝及法脉传承丝毫不受重视。然而,情况在17世纪早期出现了剧烈变化:曹洞与临济两宗恢复,法脉再度受到重视,禅僧们渴望寻求他们独特的宗派身份。第二章聚焦于文人对禅宗的影响,因为禅宗的复兴得到了文人的大力推动。第三章,笔者将介绍临济宗与曹洞宗的主要禅宗祖师,以及17世纪禅宗法脉的传播。第二部分聚焦于密云圆悟与汉月法藏之间的争论。第四章笔者将按照时序先后,检视双方引起争议的文献。第五章,笔者选出三个争议点,以厘清僧诤中不同观点的立论依据。第六章则将详细探讨雍正帝在这场争议中的角色,解释他为何牵涉其中,又为何压制汉月法藏的法系。第三部分对法脉争议的探讨又细分成三章。第七章主要讨论引起争议的焦点议题:天皇道悟与天王道悟的身份,以及晚明时期考据学扮演的角色。第八章则是通过检视许多不同来源的资料,将焦点转移到这场论争在清初的发展,以及随后的诉讼。在第九章,笔者将检视针对此次诉讼的争议所造成的后果,特别是这期间编辑最为详尽的灯史——《五灯全书》。此外,笔者将简要评述《五灯严统》一书引起的争议在日本造成的影响,因为费隐通容的法子隐元隆琦1657年在日本再版翻印了他师傅的这本书。最后一次修订时,笔者增加了第四部分来收尾,并提供了一些笔者个人对于禅宗及中国宗教的大体观察。读者如果不熟悉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或无法掌握正文中对细节的讨论,不妨先阅读这部分,通过对一些关键问题的专题讨论来进入这个研究。在第十章,笔者借由欧洲历史学者布莱恩·斯托克(Brian Stock)提出的“文字社群”(textual communities)概念,来解释17世纪禅宗的兴起与衰落,并指出法脉争议带来的制度性的影响。在第十一章,笔者将佛教复兴置于一个更大的历史脉络中,试图界定禅宗复兴的遗产以及过去佛教复兴的模式。在一趟中国实地考察中,笔者发现《护法正灯录》中有一些重要的论辩文章以及官方档案,原文详见总结评论后的附录一。在附录二中,笔者列出本人研究范围之外,其他17世纪主要的法诤。笔者相信,若想理解17世纪,这些争议相当重要。从这些争议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整个佛教世界都与这些论战文章有所关联,而这些争议也促成了僧众之间的社会网络。在附录三当中,笔者把17世纪史料中所有关于天皇道悟及天王道悟身份争议的证据全数列出,希望这番努力有助于早期禅宗史学者解决这个难题。
【目 录】
缩写/1
17世纪禅宗的复兴/2
僧诤与禅宗/5
禅宗的演变/6
禅宗传法世系的重构/9
第一部分 17世纪中国佛教的背景
结语/45
第一节 王阳明与禅宗/48
第二节 士大夫的文字境界/54
第三节 文人对于禅僧的影响/66
第四节 浙东禅宗社群的出现/76
第一节 临济宗的复兴/89
第二节 曹洞宗的复兴/98
第三节 禅宗的进一步传播/101
第四节 17世纪中国社会中的禅宗/112
第二部分 禅悟的宗旨
第一节 汉月法藏对如来禅语祖师禅的区分/120
第二节 汉月法藏与密云圆悟的相遇/123
第三节 你来我往的书信论战/126
第四节 密云与汉月两系之间的对立/136
第一节 禅悟主观体验的客观化/143
第二节 圆相的秘密:汉月法藏的密教修行/152
第三节 论诤中的机缘问答/160
第一节 雍正帝的禅悟之路/170
第二节 宫廷中的参禅法会/175
第三节 雍正帝的佛学著述/181
第四节 雍正帝的辩论文本:对汉月法藏的批判/184
第三部分 传法世系的问题
第一节 “两道悟”之谜/196
第二节 主要证据概要/196
第三节 考证在争论中的使用/201
第四节 儒士的角色/203
第五节 文人关于“两道悟”的最初发现/205
第六节 关于木陈道忞《禅灯世谱》的论战/208
第一节 《五灯严统》的出版/215
第二节 诉讼和回应/221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调停/226
第一节 重建可疑的天王寺/231
第二节 曹洞宗僧人对于“两道悟说”的不断证伪/233
第三节 关于《五灯全书》的辩论/236
第四节 文人的参战/241
第五节 “两道悟”之争在日本/244
第四部分 批判性分析
第一节 文字理想和禅林现实/254
第二节 禅宗文字社群的形成:僧人和文人/258
第三节 划界:僧人和帝王/264
第四节 传法的制度寓意/267
第一节 17世纪中国禅宗的遗产/273
第二节 禅宗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281
第三节 佛教复兴的意义再探/285
第四节 对一种模式的追寻/290
全书结语/295
附录3/317
参考文献/339
译记/387
【作者简介】
吴疆,1994年南开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宗教学博士,师从杜维明与詹密罗(Robert Gimello)教授,专治东亚文明史与宗教思想史。现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教授、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宗教系与古典系以及东亚系代理主任。著有Enlightenment in Dispute: The Reinvention of Chan Buddhism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以及Leaving for the Rising Sun: Chinese Zen Master Yinyuan and the Authenticity Crisis in Early Modern East Asia(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该书荣获首届天柱最佳禅学著作奖)。另外编有多部论文集,并发表多篇论文。曾主持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美国学术团体协会等的多项研究项目并担任多家国际学术丛刊和期刊编委。2023年荣获美国古根海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