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评介现场
6月18日晚,艾美奖纪录片《宇宙的旅程》公益放映与评介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耶鲁大学宗教与生态论坛、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耶鲁北京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联合主办,该片执行制片人、耶鲁大学高级讲师玛丽·伊芙琳·塔克(Mary Evelyn Tucker)和约翰·格里姆(John Grim)、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现场出席,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彬彬主持,活动吸引了300余位校内外观众现场观影。
(影片放映前两位联合制片人致辞)
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宇宙的旅程》由耶鲁大学环境学院玛丽·伊芙琳·塔克与约翰·格里姆伉俪历时10年共同创作,纪录片中的学术观点是他们与包括杜维明先生在内的众多科学家共同探讨、反复斟酌形成的,纪录片解说词由塔克教授亲自撰写。影片以诗意和引人深思的视觉形式集中探讨生命在宇宙中的演进过程和演进规律,呼吁人类关注地球上其他生命的存在价值,激发人们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气候与社会危机时期与地球建立一种全新的、更加密切的链接。
Mary Evelyn Tucker与John Grim分享创作初衷与影片内涵
在评介环节,塔克教授从宇宙学、人类学、叙事学三个角度分析认为,宇宙是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人类意识、动物意识都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人类对这些演进的叙事方式、故事化的阐述方式也需要不断演进;而如何用故事化的方式去叙事已成为人类面对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陈霞研究员感叹《宇宙的旅程》发人深省,人类诞生于宇宙之中,宇宙有它自己的生命和旅程,人类的活动参与到了宇宙的造化之中。中国哲学讲人与天地相参,大宇宙与小宇宙会互相影响。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关于宇宙生成的抽象表达。《宇宙的旅程》是用科学的进展具体介绍了宇宙和万物的起源。哲学用概念和推理来追问宇宙的开端,科学用事实和数据进行这样的工作。“宇宙的旅程还会继续,但愿通过人的自主选择,发挥出人类助天生物、助地养形的责任和义务,使宇宙之旅转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陈霞表示。
(陈霞教授)
(王彬彬主持评介)
问答环节中,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就影片的深层内涵、代际公平、国际生态治理、生命组织形式、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延续等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两位主创耐心做出了回应和解答。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现场观众提问)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京ICP备案125323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 技术支持:i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