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资讯
东西问 | 吴根友:“共享”的世界未来真的是平坦的吗?
发布日期:2021-12-23

编者荐语: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受邀出席2021年“嵩山论坛:全球对话与共享未来”发表题为“‘代差’与‘种差’交织的文明地理与共享的世界未来”的主旨演讲,并在会后接受《中国新闻社》“东西问”栏目采访。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新闻社 ,作者中国新闻社

作者:吴根友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

全文字数:2567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美国著名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于十六年前写过一本书,名叫《世界是平的》,非常乐观地讲述了网络技术时代世界的均质或匀质化的现象与趋势。他从“十大”动力,扼要地概述了世界将变平坦的内在动力及其“三重汇合”。
弗里德曼在此书所讲的“三重汇合”,主要是指如下三个方面力量的汇合,其一是十动力因素的汇合,创造了一个全新世界平台,这是第一重汇合。其二是在这些全新的世界平台上,商家与个人接受了新习惯、技术和流程,他们从一个垂直的价值创造模式转换为更为水平的模式。新的世界平台和新的经营方式的结合,从而让世界变得更加平坦,这是第二重汇合。第三重汇合,是指在世界变平坦的过程中,来自中国、印度和苏联的三十多亿人口走上竞争场地,他们很快就利用平坦世界的一切新工具与其他人开展竞争和合作,从而形成了第三重汇合。

2015年3月,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普利策奖得主、《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受邀参加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电视辩论。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虽然作者也清醒地意识到,现实世界是不平的,更非是平等的,但由于该书的重点是揭示网络技术时代下的世界匀质化趋势,因此,仍然预言世界将是平坦的。如果从文明的真实情况看,人类的真实图景恰恰是一个“代差”与“种差”交织的文明地理,因而是一种凹凸不平的文明地貌。正是因为这种“凹凸不平的文明地貌”,引发了人类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生误解、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导致战争的爆发。因此,我们要问的是:

共享的世界未来真的是平坦的吗?

借助于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将采集文明到狩猎文明,再由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到现代的工商业文明之间的差别,称之为文明的“代差”。以军事技术而言,冷兵器与热兵器之间的差异,是文明的“代差”的突出体现。

同一代文明之间,因地域的差异而造成的文明形态差异,称之为文明的“种差”。举例言之,以农业文明为例,在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周围地带,因驯化了野生麦类,发展出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的农耕文明,与东亚、东南亚包括中国在内的以种植稷——小米为主的农业文明,和中国长江流域、印度恒河带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文明,还与墨西哥为代表的拉丁美洲以种植玉米为中心的农业文明之间的差异,都属于文明的“种差”。

当然,有关“文明”的分类问题十分复杂。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差别,可能是界于文明的“代差”与“种差”之间的。从驯化自然物的角度看,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在性质上处于同一代,其间的差别在于,游牧文明驯化的是动物,农业文明驯化的是植物。但如果从社会组织制度、社会动员能力、单位土地面积养育人口数量的不同等角度看,农业文明在整体上又高于游牧文明,因而包含着“代差”的因素。

2020年10月,牧民在阿勒泰地区福海县沙尔布拉克牧场放牧。冬季临近,当地牧民在此休整后,将继续向河谷地带游牧迁徙。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所有这些分类视角的差异,并不否定文明的“代差”与“种差”概念的有效性,只是要展示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丰富而立体的内容。

基于“代差”与“种差”的文明史真实地貌,我们应当如何建设一个多元的现代文明,从而为人类各民族国家提供一个可以共享的未来?

多元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可能性,是基于多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基础。濒临海洋的农业文明与深处内陆的大河农业文明,沙漠、山地、草原游牧与农业相结合的次生形态的农业文明之间,因为宗教、社会制度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形态下的农业文明,在这些文明中的人民具有一定的精神差异性。
环大西洋地中海一带的海洋文明民族,由于哲学、宗教的不同,具有一种积极的征服自然、向外探索的精神。经过公元三世纪后基督宗教世界主义或曰普世主义的精神洗礼,再加上古典城市文明或商业文明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扩张性格。地理大发现并不始于欧洲基督教文明,但将地理大发现与商业财富的增值和宗教精神的推广结合起来,则始于古希腊加基督教的欧洲文明。
中亚的伊斯兰文明也有极强的商业动力、宗教扩张意识,但伊斯兰教在公元十六世纪左右缺乏一种类似基督教的世俗化运动,没有出现宗教改革,因而在人类文明处于古典向现代转化的转型期,丧失了世界化的一次契机。儒家文明虽然带有极强的世俗化与人间化特色,但缺乏向外传播的内在动力,尤其是轻视商业而重视农业,也丧失了在文明转型过程的首发机遇。佛教与印度教更加缺乏用物质的力量改造世俗的内在动力与技术手段。

2020年9月,吴根友教授出席第九届“嵩山论坛”并主持在嵩阳书院将军柏下举行的“主题对话:如何重建信赖社群”。

现代工商业文明在欧洲先行成熟并扩张到世界各地,既有某种历史的必然性,也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中华的造纸术于12世纪传入欧洲,为《圣经》的传播提供了极大方便,扩大了欧洲人的识字率。火药的技术结束了欧洲的骑士传统,指南针技术为大航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控制方向的古代“芯片”。

因此,基于多元的农业文明及其精神传统,我们可以发展出一个人类共享的多元的现代工商业文明。基于中华文明的“天下”观念,万物一体、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的共享世界未来是可期的。而中国政府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似可以为共享的世界提供可选的方向。

如何在世界变得平坦的过程中,认真面对“代差”与“种差”的真实文明地貌,让世界在各自的文明中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用一种文明取消、抹杀其他文明?我们认为,要不断克服“文明冲突论”的误导,对于共享的未来世界,至少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共享的世界,未来一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这个多元的文化世界有一个强有力的良好地球生态作为保证。
二、这个多元世界有共享的互联网技术,以及与之相应的、具有普适性的平坦世界的共享规则。世界公民将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从各自文明的传统出发,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与其他有益的活动。

三、基于每个个人的基本权利、自由基础上的多元共享世界,有丰富的但不是相互冲突的精神价值,可以采用中国人提出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原则共享世界范围内的精神价值。

四、共享的平坦的世界,最终将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平等世界。基于互联互通的现代网络技术、制度与个人终端掌上电脑时代,再加上新技术的发展、人脑与电脑对接,以及平等、自由的个体精神与极具人文教养的人性丰富性,使得共享世界不是一个平面化的、单向度的世界,而是一个丰富的、互联互通的世界。


2015年12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全球移动通信协会首席执行官约翰.霍夫曼发表演讲,主题为:“万物互联,移动领航”。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五、这个共享的世界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一体化世界的风险始终是存在的。近两年的新冠疫情可能只是一种预演。但人类会团结一致地共同对抗风险,而能够利用技术与人类的协作精神,化解风险。

文明的世界地貌是不平坦的,但我们可以拥有共享的“代差”与“种差”交织的世界未来。


图片

作者简介:

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前院长,现为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重点人文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编《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等。

图片编辑:张兴龙
文字编辑:梁静
责编:吉翔

分享: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京ICP备案125323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    技术支持:i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