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与中山大学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文化中国”暑期经典会读活动日前在腾讯会议平台圆满举行。
本期五次会读活动的研读文本是儒家经典《中庸,其中前四次由来自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和中山大学哲学系的七位老师领读,逐章、逐句、逐字细致研读,学友围绕相关章节讨论难点问题。根据会读的主旨与问题意识,第五次综合讨论以杜维明先生的《<中庸>洞见》一书作为讨论焦点,杜维明先生也参与了讨论会。
8月18日第一次会读
领读人:陈立胜、宋健
活动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立胜与中山大学哲学系研究员宋健担任领读。陈立胜教授首先围绕《中庸》一书在儒家的地位、《中庸》的核心概念、古今对《中庸》的讨论展开了鞭辟入里的阐发,进而在明确的问题意识代入下,对《中庸》一至三章的内容进行细致解读。尤其对于“中庸”与“中和”、“慎独”等问题,陈教授结合汉宋学者的注疏差异展开了极富启发性的讨论。活动后半程,宋健老师《中庸》四至十章的内容进行领读。宋老师注重对《中庸》文本的逻辑脉络进行梳理,以朱子注为主,将《中庸》前十章的义理结构作出了清晰完整的说明。
8月21日第二次会读
领读人:张卫红、赖区平
活动由中山大学教授张卫红与中山大学副教授赖区平领读《中庸》第11章至19章。张卫红教授的领读注重发明朱子《中庸章句》的义理,并结合朱子学对理学视野下的《中庸》诠释进行分梳。赖区平副教授则根据领读条目,对《中庸》文本中涉及的周礼具体内容展开细致讨论,并从礼的视野为“道统”之成立作出了说明。
8月28日第三次会读
领读人:郑淑红、邱楚媛
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郑淑红和北京邮电大学讲师邱楚媛博士共同领读《中庸》第20章。20章作为集中阐发《中庸》为政理念的重要章节,受到历代注家与学者的重视。杜维明先生《<中庸>洞见》一书中关于“儒家信赖社群”的阐发即是主要以此章为理论依据展开的。
9月4日第四次会读
领读人:王建宝、邱楚媛
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江商学院研究学者王建宝博士和邱楚媛老师领读《中庸》第21-33章。王建宝博士广泛参考历代注疏,并结合陈荣捷先生编著的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对《中庸》的翻译,将文本的内涵进行深度发掘,并将这部分章节的主旨提炼为三个主题:以诚为本、天人合一与精神人文主义。邱老师结合汉学、宋代理学与心学对《中庸》的理解,将《中庸》通过“诚”发明的天道与人道的相互贯通进行了分析。
9月11日综合讨论
特邀嘉宾:杜维明
根据会读的主旨与问题意识,学友们选取了杜维明先生在1976年首次以英文出版的《<中庸>洞见》一书作为讨论的焦点,杜维明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在线参与了这次讨论会。
回归原典、经典细读是治中国哲学的必由之路,正如《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之旨所传达的,学术研究无论开拓多么广阔的疆域,阐发极高明的思想,但仍然要以经典文献和现实关切为依归,研究才不会沦为凭空蹈虚。
本期“文化中国”经典会读活动在师友们的切磋讨论、共同投入中圆满结束,希望思想与灵感的碰撞继续,未来我们共同研习!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京ICP备案125323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 技术支持:i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