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资讯
【精神人文主义·云讲堂】第十三讲:玛丽·伊芙琳·塔克(Mary Evelyn Tucker):“以宇宙为家:演化的视角与儒家的视角”
发布日期:2021-06-01

2021年5月25日上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精神人文主义·云讲堂”第十三讲在Zoom会议平台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美国耶鲁大学环境学院、神学院高级讲师,耶鲁大学宗教与生态论坛联合主任玛丽·伊芙琳·塔克(Mary Evelyn Tucker)教授主讲,题目为“以宇宙为家:演化的视角与儒家的视角”。讲座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东南大学至善博士后吴蕊寒博士主持。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在线参与了讨论。



塔克教授首先提出,进化论的发现是非常晚近的事,演化的观念对当下的世界仍然充满挑战,人类要在宇宙中安身立命,就必须接受进化,从而将自身视作这个动态的综合整体的一部分。她讲述了在接受新的世界观的过程中,不仅是宗教与科学之间存在冲突,科学自身也对新的发现充满怀疑。改变是困难的,但怀疑主义不一定会导致绝望或世界观的解体,而是可能催生出更全面、更包容的世界观。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多学科综合的进化宇宙观。没有价值观的知识是不完整的,激进的世俗主义和无限制的物质主义呼唤精神人文主义对其加以完善。

我们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建立包容人类和地球、重视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新宇宙论?塔克教授认为,科学和宗教的努力都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系统科学,来为人与灵长类、与其它动物甚至植物的整体性提供支持,为更广泛的环境伦理学奠基。其次,这种科学认识需要来自其它宗教和精神传统的宇宙观和生态观的补充。在这一方面,原住民研究和基督教界新兴的生态神学都已经做出了贡献。而儒家思想则有着更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精神资源。

无论是《易经》的变易思想、汉儒的天人关系、宋明儒学对太极图的发明还是现代新儒家(比如杜维明教授)提出的“存有的连续性”,都对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生生不息的未来有重要意义。塔克教授援引了杜维明教授在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王阳明主题讲座中对精神人文主义的论述,借鉴杜教授的洞见,她评论了儒家思想在存有的连续性、社群伦理学、道德转向、礼的相关性、修身和对变化的接受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塔克教授着重提到张载《西铭》中乾父坤母、民胞物与的整体宇宙观的启发性。

最后,她总结道,儒家思想对存有的连续性的理解,是一种更好的宇宙伦理与世界政治的基础,其中蕴含的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的责任和勃勃生机,都是人成为参赞化育的宇宙的“共同创造者”的必要条件。而这个宇宙正是我们的家园。

在塔克教授的发言结束后,听众踊跃提问,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听众与塔克教授就宗教与科学冲突及其解决路径的新进展、儒学的宗教性、道家思想尤其是自然观的反思意义、其它宗教传统例如日本宗教的启发性、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意义及可能性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建宝博士也参与了讨论。

讲座最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对塔克教授的演讲表达了赞赏和感谢,同时也感谢了参与讲座的每一位学者和听众。

分享: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京ICP备案125323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    技术支持:i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