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资讯
2020年秋季学期11月回顾:“精神人文主义•云讲堂”
发布日期:2020-12-01

11月21日,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张卫红教授主讲了“精神人文主义•云讲堂”第二场,题目为《朱子“心论”的层面与超越性特质——兼与阳明“心论”比较》。

张教授指出,自先秦以来儒道两家的心论传统中,就分别了经验层的意识心与超越层的先天之心。朱子学之心除了经验心,也有本然心的层面。前者体现为学界多所关注的体现为形下之“气”及知觉运用,后者体现为气之“灵”。从形质构成、认知功能以及心识的生成结构来看,心都具有形而上下之间的特性,处于未受气禀私欲遮蔽的经验心之先,朱子称为“本然之体”“心之全体”等。对此,唐君毅先生的朱子学研究值得重视,他认为朱子学的心作为气之灵,既可重在气,也可重在“灵”上,以见心具理为性而有超出气之义。与阳明心论比较,朱子心论在对虚灵和心理关系的理解上确有差别,但不可否认,朱子学的本然心具有超越性,是经验心的真正根源,也是中和新说、心统性情等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础。

报告结束后,张教授认真细致地回答了听众所提出的问题。心论是朱子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如何寻求一个适当的思路以刻画朱子的心论,是一件富有挑战性和必要性的工作。

学界素有南王北李(慎之)或者南王北钱(钟书)之说。王元化先生的人生是反思的人生。在不断反思中,在时代大变局和个人心路历程中,变中的不变是王先生的人道主义思想底色。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于2020年11月24日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组织的《精神人文主义云讲堂》的第三讲中,以《王元化的信念底色与理性观的转变——纪念王元化诞辰一百周年》为题,与各界师友分享了自己对王元化先生的研究心得。

许教授亲炙王先生多年,今年又适逢王元化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本次讲座为我们了解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事例。

作为五四之子,王先生在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同时,对劳苦大众带有赤子之心的同情与尊重。王先生既是启蒙思想的实践者,也是基督教神学的受惠者,更是儒家士大夫理想的弘道者。王元化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关怀现实,他从唯理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转型过程,就是一个具体的、当下的、此时此刻的活生生的人的修身过程。王先生身上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超越东西之分,照亮了后死者的前进道路。

讲座之后,听众踊跃提问。许教授就“当代文化如何反思以及当代文化发展方向”“面对全球重大挑战,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交流形成新的全球伦理前景”等诸多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2020年11月28日晚,“精神人文主义•云讲堂”第四讲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陈少明教授报告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精神现象的“物”》。

这场讲座展开了一幅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的图景。在讲座伊始,陈少明教授即指出中国传统唯物主义的讨论集中在“气”与“器”概念上,他通过辨析了观物取象的传统,说明“观”是一个过程,需要将眼前经验对象与观看者经验中的思想活动相连结,观才有意义。进而从王阳明“心外无物”的命题着手,说明自然物与象征物都与我们的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在层层推进的对“物”的分析中,陈少明教授以物与非物、自然物与人工物、实用物与象征物对“物”进行了再分类,并分别说明三类物之中的精神因素,其中象征物与人心赋予它的意义关联最紧密。

接下来,陈教授展开了对象征物的细密分析。他分别考察了信物、礼器、审美对象、纪念品与文物五类象征物的内在意义,一步步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时时接触的各类物件蒙上了精神性的光彩。礼物、纪念品这类私人物件承载并传递了个体私密性的情感与记忆,而礼器、文物等公共物件则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公众的集体无意识和集体认同。

最后,陈教授将对物的考察收束到对由物承载的精神力量的考察,说明精神是非本能、非功利的意识活动,将精神投射到外部对象上,可以激发生命意志、道德热情或文化关怀。可以认为,儒家“文”的力量就是精神的力量。

在精彩的演讲之后,陈少明教授回答了观众提问。提问首先集中在对“观物”的疑问,有观众将中国内观的工夫论与西方强调凝视中的主体性特征进行对比,有观众请教“观”是如何从视觉活动变成精神活动的。也有观众从现实社会人生的角度提问,如在功利化的世界中如何运用哲学来化解时代带来的焦虑感,如何平衡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以及民间力量与国家力量如何配合来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等等。陈少明教授一一予以解答。

分享: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京ICP备案125323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    技术支持:i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