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人文主义”作为儒学第三期发展的重要理论体系,由杜维明先生建构包含个人、社群、自然与天道四个维度。“精神人文主义”系列学术讲座旨在提供一个高层次对话平台。【详细】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博士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教授,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德国图宾根大学中国中心主任、教授,曾任德国慕尼...
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院教授;兼任国际儒学联...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
美国维思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弗莱斯全球研...
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宗教学和神学荣誉教授,波士...
第二十六讲:大抵心安即是家——阳明心学一系“...
第二十七讲:为了实现儒家精神人文主义的荀子...
第二十八讲:形而上学的发现与批判——从比较哲...
第二十九讲:中国历史上的学道人群体及其思想...
第三十讲:文化差异、现代性与第三轴心时代的...
第三十一讲:儒家教义书写的一种可能进路——从...
第三十二讲:宋明理学中的终极关怀——以心学为...
第三十三讲:从“性智”到“体知”——现代新儒家的...
第三十四讲:陆象山的易学
第三十五讲:精神文化在文明发展和存续中的意...
第三十六讲:圣可学乎?二十一世纪“进步儒者”...
第三十七讲:南乐山:波士顿儒学与变动 英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