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人文主义”作为儒学第三期发展的重要理论体系,由杜维明先生建构包含个人、社群、自然与天道四个维度。“精神人文主义”系列学术讲座旨在提供一个高层次对话平台。【详细】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Charles H. Carsw...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教授
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欧洲研究院院士
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教授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美国杜克大学东亚研究Oscar L.Tang讲席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环境学院、神学院高级讲师
台湾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讲座...
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汉学系教授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颁长江学者特聘...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美国芝加哥大学 Max Palevsky 讲席教授,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系主任;道德与宗教...
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
第七讲:斯文在儒
第八讲:儒家自由的两个方面
第九讲:儒学的脉络性转换与东亚思想交流史
第十讲:中国美学之哲学和跨文化的参照系
第十一讲:儒家的静坐功夫论
第十二讲:精神生态学:当代亚洲的可持续性和...
第十三讲:以宇宙为家——一个儒家的视角
第十四讲:同一论与相偶论
第十五讲:现代“正名”概念的解冻与厘清:从康...
第十六讲:孔门经学:德性论与工夫论
第十七讲:后果主义儒家伦理学
第十八讲:论中国哲学中的‘无’与‘有’
第十九讲:建构中国人的“情本哲学”
第二十讲:跨体系社会与中国历史中的区域
第二十一讲:经典、经学与经典之学
第二十二讲:前现代帝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特征
第二十三讲:当代人文教化如何可能?
第二十四讲:现代共同体的耗散结构与现代性的...
第二十五讲:“性灵”与“善述”——焦循经学解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