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往期>>
会议实录
朱睿:西方人家庭观念非常强 孩子都是父母自己带
发布日期:2016-05-16

朱睿:价值观这个话题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尤其台上有这么多专家,有杜老师在这儿,所以人文的东西我不谈。根据我个人的经历谈谈对中西方价值的观察。我本身是学消费者心理学,近期我研究公益创新,我在北美工作学习15年的时间,2013年回到国内。观察下来,的确会发现有很多价值观不同的地方。我举三个小例子和大家分享。

第一,虽然今天谈儒商,但是其实价值观涉及在方方面面,而且是相通的。我看到第一个价值观的不同是对家庭概念的理解。我们出国前觉得西方人尤其是北美人对家庭观念好像不是那么的在乎,他们这种自由主义谈得比较多,但实际等我们真正出去的时候,看到北美人家庭观念的时候,会发现他的家庭观念非常强,尤其是小家庭的概念。小孩子都是父母自己带的,不管你是多大的官,为了小孩子去看他的足球比赛、他的生日派对请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即使父母婚姻不和分开了,但对孩子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它的确让我意识到对价值观以前认识上的一个偏差,但我回来之发现国内家庭的价值观跟我想象的有所差距,很多时候随着父母工作时间忙,真正自己带小孩子的时候并不是很多,有时候更多的交给老一辈,或者阿姨、司机代劳了。前一段时间我们讲一个非常成功的电视节目是“爸爸去哪儿”,学生会问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爸爸在哪儿”,这个是一个价值观的差异。

第二个我观察到的是对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小孩子的态度。我们在国内的时候夸一个小孩子,夸他的语言是说这个小孩子比较“乖”,这个小孩子比较“听话”,但是这两个词在英文里是找不到的,英文从小对小孩子是平等的态度,父母跟孩子是伙伴的关系,国外的动画片相对的语言是大人的语言,把孩子当成人对待,国内对小孩子更多的是呵护,没有把它当做平等的伙伴的态度,这个我观察到的价值观的不同,或者更多的是认知上的不同。

第三个对财富的认知,和我最近的研究比较有关,我最近对公益创新在做理论上的研究,也根据校友做的事情做一些实践的分析。我意识到东西方人对财富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很久以前大家对财富的理解很接近,有钱的人,寺庙也好、教会也好都会有施舍、施粥的概念,但是近些年来,西方对财富的概念的理解比我们要更进了一步,可能我只是财富的管理者,而并不是拥有者。随着这种概念的传播,使得西方的基金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比我们早先一步。国内这些地方的发展,相对来说有我们自己的特点,但的确会看到冲突的地方,举个例子,前几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事件,当比尔·盖茨和巴菲特2010年到中国来劝捐的时候,当时请了很多国内的大佬,当时的反应并不是很激烈,这些其实是我们对财富的理解和对价值观的理解。

这些是我看到的一些价值观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