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往期>>
会议实录
齐善鸿:为善去恶是格物
发布日期:2016-05-16

齐善鸿:大家好,我是杜维明先生的崇拜者,杜维明先生的论坛今天提出了价值重建和良知理性的问题,也充分反映了杜维明先生和论坛的各位为这个国家乃至世界悲天悯人的情怀。刚才几位企业家发表了观点,我作为一个学者来讲很受启发。可以说“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书本上讨论的伦理和在课堂上说的伦理,与在市场上和生死线上谈的伦理可能有所不同。结合刚才几位企业家的观点,我个人谈这么几点一起请教杜维明先生和在座的各位。

第一,良知。平时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个人没有良知基本上就是骂这个人行如畜生,在百姓的认知层面上有无良知是人和动物的一个基本区别,所以有人说良知就有人性,没有良知就没有人性,就是兽性。人要不要有良知?刚才池总谈到说不赞同良知的问题,良知有时候害人。大家把他的话听全了之后发现他讲了两个良知,一个是良知怎么害人的问题,自己对良知缺乏理解,却老是拿良知要求别人,这样缺乏了对自己的认知和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实际上是对别人生命打着文明旗号的侵犯,这种良知按照中国的文化来讲有比较强的封建色彩,不管自己是什么,对别人做的东西总是觉得自己是好意。第二个良知在后面已经讲了,我们要管好自己,管住自己的良知也就是生命的底线,否则自己的生命会出错,自己的财富就像大家所说的那样,不是你的你挣到了就是负债,你还要还回去的,甚至连命一起也要还回去。这里出现了一个对良知概念重要的区分,就是理性的良知是什么,那种非理性的封建的良知是什么。反过来讲,没有人说自己是没有良知的,即使社会上有很多没有良知的事情发生,但是从个人来讲,没有人说自己是没有良知的。

这个良知是什么呢?有人说我不是坏人,我是被逼迫做坏人,给自己做坏人找一个外在理由。也许他的单位里要求员工要讲良知,员工不讲良知会伤害整个企业和老板的利益。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如果良知是基于自律的、自我管理的、以自我为起点的,它可能在程序上就拥有了第一个正确点。在自己做到了之后,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去用利他的思维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跟别人一种良性的、互相认可的关系,这样的良知可能就接近文明。如果我们自己为自己违背良知寻找外部的理由,又在用良知要求别人,这个良知显然是打着良知的幌子骗人的东西。所以何总谈良知的时候,给我们谈理论思考的时候有很好的启示,在这里简单的发挥。

第二,良知底线和上线。刚才我们大家也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良知了,这个人肯定是非常坏的。用哲学家的话说,没有良知人肯定比动物还要坏,因为有些坏是动物做不出来的,但是没有良知的人是做的出来的。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良知就没有朋友,把自己的事业败坏掉,甚至把家庭也要搞坏。如果我们这个社会中遇到没有良知的人,我们也会受伤害,所以关注良知的事情,是关注我们大家集体的利益,共同生存的准则。有了这个准则之后是不是大家都能发展的很好,那倒不见得。因为良知是人性的底线,它的上线是什么呢?在前面几位老总和先生讲到孟子谈到良知的观点,在这把阳明先生谈的良知的问题做一个简单介绍。阳明先生在他的晚年对良知有一个认识,阳明先生强调知行合一,强调良知。所以良知在他的思想当中也是个核心。阳明先生的四句教,就是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心之体是无善无恶的,无善无恶是不是没有是非?不是这样,无善无恶讲的就是上善、至善、普善,自己就是一个天使,没有自我,没有我念的人。第二个就是“有善有恶意之动”,当我们的意念开始动的时候,就开始区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人间我们还是要有的,否则就不知好歹,也不知道什么正确,什么是错误,所以我们红尘中活着应该有这个意念。关键的是第三条“知善知恶是良知”,知善知恶怎么就是良知了呢?知善知善之后我们知道择善是良知,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是良知的问题。最后一点讲的是“为善去恶是格物”,讲的是真善的原则。善的问题在现实中有很多误解,现实中我们说的很多善,从伦理价值观来讲不是善,很多时候是一种伪善,实质上是一种交易,贴上标签也叫善,这个就不深论。“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说自己平时为人处事过程中,时时处出以善念对待别人,来省察自己。这么一种做法可以作为我们在红尘中的一种修行,把知善知恶作为我们选择善的方向的价值定位。能够区分是非,有善恶之别,作为我们自己的一种理性。

第三,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得有一种高于它们的,引领我们生命的一种理性和精神的力量,宗教称之为信仰,我们也可以叫它理想,而衡量它的唯一的标准就是你是否具有自我奉献精神,自我牺牲。如果你用了一切最后是为了自己,那一切就都不是真的信仰。谢谢大家。